18-2.1景氣循環的意義與過程
意義 |
即大循環,又稱為經濟循環或商業循環。實質國民生產毛額(實質GDP)隨時間經過,沿著長期趨勢線,呈現不定期且週而復始的上下循環變動現象。 |
||||
圖示 說明 |
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將景氣循環分為四個階段: 1.繁榮(Prosperity) 2.衰退(Recession) 3.蕭條(Depression) 4.復甦(Recovery) ※擴張期:復甦期+繁榮期 ※收縮期:衰退期+蕭條期 |
||||
階段 |
繁榮期 |
衰退期 |
蕭條期 |
復甦期 |
|
位置 |
長期趨勢線上方的上升階段 (A→B) |
長期趨勢線上方的下降階段 (B→C) |
長期趨勢線下方的下降階段 (C→D) |
長期趨勢線下方的上升階段 (D→E) |
|
未來預期 |
最樂觀 |
比較悲觀 |
最悲觀 |
比較樂觀 |
|
投資量 |
最多 |
漸少 |
最少 |
漸多 |
|
生產量 |
最多 |
漸少 |
最少 |
漸多 |
|
就業率 |
最高 |
漸低 |
最低 |
漸高 |
|
失業率 |
最低 |
漸高 |
最高 |
漸低 |
|
所得水準 |
最高 |
漸低 |
最低 |
漸高 |
|
消費水準 |
最多 |
漸少 |
最少 |
漸多 |
|
存貨量 |
最少 |
漸多 |
最多 |
漸少 |
|
物價水準 |
最高 |
漸低 |
最低 |
漸高 |
|
廠商利潤 |
最多 |
漸少 |
最少 |
漸多 |
|
利率水準 |
最高 |
漸低 |
最低 |
漸高 |
|
社會經濟 |
欣欣向榮,經濟活動熱絡,繁榮達到高峰B點。 |
避免景氣過熱,政府實施緊縮政策,經濟走向蕭條。 |
經濟活動停滯,跌至谷底D,政府提出振興方案,刺激景氣。 |
經濟逐漸活絡,慢慢走向繁榮。 |
18-2.2景氣循環理論
18-2.2.1外生因素論與內生因素論
外生因素論 |
景氣循環是因經濟體系以外的因素發生變化所引起,如:氣候變遷、戰爭、發現新資源、人口變動、技術創新、政治、發生疫情。 |
內生因素論 |
景氣循環是因經濟體系內部的因素發生變化所引起,如:消費、投資、儲蓄、利率、物價、所得、預期心理。 |
18-2.2.2太陽黑子說(Sunspot Theory)
提出者 |
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 |
論述 |
1.景氣循環是因太陽表面黑子多寡而引起。 2.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週期變化,而氣候變化會影響農業收成,農業收成又會影響經濟波動。 3.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出現一次,因而景氣循環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 |
18-2.2.3創新說(Innovation Theory)
提出者 |
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 |
論述 |
1.創新現象引發的投資活動變化是景氣循環的主要原因。 2.創新出現,因降低成本而獲利,廠商競相加入,使投資增加,帶動景氣繁榮。若無創新,投資減少,使景氣逐漸衰退。 3.創新活動: (1)新市場的開發。 (2)新自然資源或原料的發現。 (3)改善生產過程。 (4)引進新的生產方法。 (5)加強管理組織的技巧與功能。 |
18-2.2.4消費不足說(Under-consumption Theory)、過度儲蓄說(Excessive saving theory)
提出者 |
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
論述 |
1.景氣衰退是消費不足而引起。 2.儲蓄累積資本,對經濟有積極作用,儲蓄是美德。 3.過度儲蓄會使消費不足,供過於求,物價下跌,廠商減產,導致失業增加,景氣衰退。 |
18-2.2.5心理說(Psychological Theory)
提出者 |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皮古(Arthur Cecil Pigou) |
論述 |
1.景氣循環是因廠商預期心理改變而引起。 2.對未來預期樂觀,則投資增加,就業增加,產出增加,造成景氣繁榮。 3.對未來預期悲觀,則投資減少,失業增加,產出減少,造成景氣衰退。 |
18-2.2.6貨幣說、信用增加說
提出者 |
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赫屈萊、威克寮爾 |
論述 |
1.景氣循環是因銀行信用擴張或緊縮,造成貨幣供給量增減與利率升降。 2.當貨幣供給增加,利率下降,信用擴張,趨於經濟繁榮。 3.當貨幣供給減少,利率上升,信用緊縮,趨於經濟衰退。 |
18-2.2.7乘數與加速原理(Multiplier-Accelerator Principle)
提出者 |
薩穆遜(Paul Anthony Samuelson) |
論述 |
1.景氣循環是因乘數原理與加速原理交互作用而引起,是近代解釋景氣循環的主要理論。 2.當自發性投資增加時,透過乘數原理使所得呈倍數增加,再透過加速原理使得誘發性投資增加,造成景氣繁榮。 3.當自發性投資減少時,透過乘數與加速原理的交互作用,會使景氣衰退。 |
18-2.2.8政治商業循環理論(Political Business Cycle)
提出者 |
凱樂奇(Michal
Kalecki)提出,諾得斯(William
Nordhaus)倡導。 |
論述 |
1.景氣循環是執政者運用政策工具操縱經濟所造成。 2.執政者在選前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公共建設,使景氣呈現繁榮景象,以贏得選舉。選後則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消弭物價膨脹壓力,使景氣下滑,造成景氣衰退。 |
18-2.2.9實質景氣循環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提出者 |
普利斯考特(Edward
Prescott)、普拉瑟(Charles
Plosser)。 |
論述 |
1.景氣循環是因實質面(供給面)干擾而引起,不需要政府採行穩定政策。 2.正面干擾生產力,如:技術創新、新產品出現、新管理技術、增進勞動力品質等,會使景氣繁榮。 3.負面干擾生產力,如:環保法令、戰爭、政治、石油危機等,會使景氣衰退。 |
18-2.3景氣指標
意義 |
將代表經濟活動且能反映景氣變化的重要總體經濟變數,予以統計編製而成。 常見者有景氣指標、景氣對策信號。 |
|||
功能 |
衡量經濟景氣概況。 |
|||
編製 |
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編製,並每月發布,可利用國發會網站「景氣指標查詢系統」查詢。 |
|||
指標 |
|
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 |
同時指標 (Coincident
indicator) |
落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 |
功能 |
具領先景氣波動性質,可預測未來景氣變動。 |
代表當前景氣狀況,可衡量當時景氣波動。 |
可驗證過去景氣波動。 |
|
構成 項目 |
1.外銷訂單指數 2.實質貨幣總計數M1B 3.股價指數 4.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 5.核發建照面積(住宅、商辦、工業倉儲等) 6.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 7.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 |
1.工業生產指數 2.電力(企業)總用電量 3.製造業銷售量指數 4.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 5.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 6.實質海關出口值 7.實質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 |
1.失業率 2.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受僱員工人數 3.製造業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 4.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 5.全體貨幣機構放款與投資 6.製造業存貨率 |
18-2.4景氣對策信號(Monitoring indicator)
意義 |
又稱為景氣燈號。以5種不同信號燈代表景氣狀況的指標。 |
|||||
構成 項目 |
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量指數、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 |
|||||
編製 方法 |
每月依各構成項目的年變動率變化(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除外),與其檢查值做比較後,視其落於何種燈號區間給予分數及燈號,並予以加總後,即為綜合判斷分數與對應的景氣對策信號。 |
|||||
信號 |
景氣對策信號 |
藍燈 |
黃藍燈 |
綠燈 |
黃紅燈 |
紅燈 |
個別項目分數 |
1 |
2 |
3 |
4 |
5 |
|
綜合判斷分數 |
9~16 |
17~22 |
23~31 |
32~37 |
38~45 |
|
景氣狀況 |
衰退 |
欠佳 |
穩定 |
活絡 |
過熱 |
|
政府因應措施 |
加速 (擴張性政策) |
注意 (轉向) |
安全 |
注意 (轉向) |
剎車 (緊縮性政策) |
18-2.5景氣循環的政府對策
景氣狀況 |
景氣衰退(藍燈) |
景氣過熱(紅燈) |
|
政府政策 |
擴張性政策 |
緊縮性政策 |
|
財政政策 (影響AD) |
稅收T |
減少T |
增加T |
政府支出G |
增加G |
減少G |
|
平衡預算 |
同時同額增加T與G |
同時同額減少T與G |
|
貨幣政策 (影響MS) |
公開市場操作 |
買入有價證券 買入外匯 |
賣出有價證券 賣出外匯 |
重貼現率 |
降低重貼現率 |
提高重貼現率 |
|
法定存款準備率 |
降低法定存款準備率 |
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 |
|
|
MS↑→i↓ |
MS↓→i↑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