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經濟18-02景氣循環

18-2.1景氣循環的意義與過程

意義

即大循環,又稱為經濟循環或商業循環。實質國民生產毛額(實質GDP)隨時間經過,沿著長期趨勢線,呈現不定期且週而復始的上下循環變動現象。

圖示

說明

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將景氣循環分為四個階段:

1.繁榮(Prosperity)

2.衰退(Recession)

3.蕭條(Depression)

4.復甦(Recovery)

※擴張期:復甦期+繁榮期

※收縮期:衰退期+蕭條期

階段

繁榮期

衰退期

蕭條期

復甦期

位置

長期趨勢線上方的上升階段

(AB)

長期趨勢線上方的下降階段

(BC)

長期趨勢線下方的下降階段

(CD)

長期趨勢線下方的上升階段

(DE)

未來預期

最樂觀

比較悲觀

最悲觀

比較樂觀

投資量

最多

漸少

最少

漸多

生產量

最多

漸少

最少

漸多

就業率

最高

漸低

最低

漸高

失業率

最低

漸高

最高

漸低

所得水準

最高

漸低

最低

漸高

消費水準

最多

漸少

最少

漸多

存貨量

最少

漸多

最多

漸少

物價水準

最高

漸低

最低

漸高

廠商利潤

最多

漸少

最少

漸多

利率水準

最高

漸低

最低

漸高

社會經濟

欣欣向榮,經濟活動熱絡,繁榮達到高峰B點。

避免景氣過熱,政府實施緊縮政策,經濟走向蕭條。

經濟活動停滯,跌至谷底D,政府提出振興方案,刺激景氣。

經濟逐漸活絡,慢慢走向繁榮。

 

18-2.2景氣循環理論

18-2.2.1外生因素論與內生因素論

外生因素論

景氣循環是因經濟體系以外的因素發生變化所引起,如:氣候變遷、戰爭、發現新資源、人口變動、技術創新、政治、發生疫情。

內生因素論

景氣循環是因經濟體系內部的因素發生變化所引起,如:消費、投資、儲蓄、利率、物價、所得、預期心理。

 

18-2.2.2太陽黑子說(Sunspot Theory)

提出者

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

論述

1.景氣循環是因太陽表面黑子多寡而引起。

2.太陽黑子的週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週期變化,而氣候變化會影響農業收成,農業收成又會影響經濟波動。

3.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出現一次,因而景氣循環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

 

18-2.2.3創新說(Innovation Theory)

提出者

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

論述

1.創新現象引發的投資活動變化是景氣循環的主要原因。

2.創新出現,因降低成本而獲利,廠商競相加入,使投資增加,帶動景氣繁榮。若無創新,投資減少,使景氣逐漸衰退。

3.創新活動:

 (1)新市場的開發。

 (2)新自然資源或原料的發現。

 (3)改善生產過程。

 (4)引進新的生產方法。

 (5)加強管理組織的技巧與功能。

 

18-2.2.4消費不足說(Under-consumption Theory)、過度儲蓄說(Excessive saving theory)

提出者

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論述

1.景氣衰退是消費不足而引起。

2.儲蓄累積資本,對經濟有積極作用,儲蓄是美德。

3.過度儲蓄會使消費不足,供過於求,物價下跌,廠商減產,導致失業增加,景氣衰退。

 

18-2.2.5心理說(Psychological Theory)

提出者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皮古(Arthur Cecil Pigou)

論述

1.景氣循環是因廠商預期心理改變而引起。

2.對未來預期樂觀,則投資增加,就業增加,產出增加,造成景氣繁榮。

3.對未來預期悲觀,則投資減少,失業增加,產出減少,造成景氣衰退。

 

18-2.2.6貨幣說、信用增加說

提出者

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赫屈萊、威克寮爾

論述

1.景氣循環是因銀行信用擴張或緊縮,造成貨幣供給量增減與利率升降。

2.當貨幣供給增加,利率下降,信用擴張,趨於經濟繁榮。

3.當貨幣供給減少,利率上升,信用緊縮,趨於經濟衰退。

 

18-2.2.7乘數與加速原理(Multiplier-Accelerator Principle)

提出者

薩穆遜(Paul Anthony Samuelson)

論述

1.景氣循環是因乘數原理與加速原理交互作用而引起,是近代解釋景氣循環的主要理論。

2.當自發性投資增加時,透過乘數原理使所得呈倍數增加,再透過加速原理使得誘發性投資增加,造成景氣繁榮。

3.當自發性投資減少時,透過乘數與加速原理的交互作用,會使景氣衰退。

 

18-2.2.8政治商業循環理論(Political Business Cycle)

提出者

凱樂奇(Michal Kalecki)提出,諾得斯(William Nordhaus)倡導。

論述

1.景氣循環是執政者運用政策工具操縱經濟所造成。

2.執政者在選前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公共建設,使景氣呈現繁榮景象,以贏得選舉。選後則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消弭物價膨脹壓力,使景氣下滑,造成景氣衰退。

 

18-2.2.9實質景氣循環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提出者

普利斯考特(Edward Prescott)、普拉瑟(Charles Plosser)

論述

1.景氣循環是因實質面(供給面)干擾而引起,不需要政府採行穩定政策。

2.正面干擾生產力,如:技術創新、新產品出現、新管理技術、增進勞動力品質等,會使景氣繁榮。

3.負面干擾生產力,如:環保法令、戰爭、政治、石油危機等,會使景氣衰退。

 

18-2.3景氣指標

意義

將代表經濟活動且能反映景氣變化的重要總體經濟變數,予以統計編製而成。

常見者有景氣指標、景氣對策信號。

功能

衡量經濟景氣概況。

編製

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編製,並每月發布,可利用國發會網站「景氣指標查詢系統」查詢。

指標

 

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

同時指標

(Coincident indicator)

落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

功能

具領先景氣波動性質,可預測未來景氣變動。

代表當前景氣狀況,可衡量當時景氣波動。

可驗證過去景氣波動。

構成

項目

1.外銷訂單指數

2.實質貨幣總計數M1B

3.股價指數

4.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

5.核發建照面積(住宅、商辦、工業倉儲等)

6.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

7.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

1.工業生產指數

2.電力(企業)總用電量

3.製造業銷售量指數

4.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

5.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

6.實質海關出口值

7.實質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

1.失業率

2.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受僱員工人數

3.製造業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

4.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

5.全體貨幣機構放款與投資

6.製造業存貨率

 

18-2.4景氣對策信號(Monitoring indicator)

意義

又稱為景氣燈號。以5種不同信號燈代表景氣狀況的指標。

構成

項目

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量指數、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

編製

方法

每月依各構成項目的年變動率變化(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除外),與其檢查值做比較後,視其落於何種燈號區間給予分數及燈號,並予以加總後,即為綜合判斷分數與對應的景氣對策信號。

信號

景氣對策信

藍燈

黃藍燈

綠燈

黃紅燈

紅燈

個別項目分數

1

2

3

4

5

綜合判斷分數

9~16

17~22

23~31

32~37

38~45

景氣狀況

衰退

欠佳

穩定

活絡

過熱

政府因應措施

加速

(擴張性政策)

注意

(轉向)

安全

注意

(轉向)

剎車

(緊縮性政策)

 

18-2.5景氣循環的政府對策

景氣狀況

景氣衰退(藍燈)

景氣過熱(紅燈)

政府政策

擴張性政策

緊縮性政策

財政政策

(影響AD)

稅收T

減少T

增加T

政府支出G

增加G

減少G

平衡預算

同時同額增加TG

同時同額減少TG

貨幣政策

(影響MS)

公開市場操作

買入有價證券

買入外匯

賣出有價證券

賣出外匯

重貼現率

降低重貼現率

提高重貼現率

法定存款準備率

降低法定存款準備率

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

 

MS↑→i

MS↓→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