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18-01經濟波動的概念

意義

在一定期間內,所得、物價水準、產出、就業水準等總體經濟變數,隨時間經過而呈現盛衰起伏波動的現象。

類型

長期趨勢

總體經濟變數在十餘年至數十年的長時間內,持續朝同一方向逐漸上升或下降的現象。

不規則變動

又稱為偶然變動。受到天災、人禍等外在偶發事件的影響,導致經濟變數呈現不規則變化的現象。

週期性變動

在一定期間內,經濟變數呈現週而復始的經濟波動現象。

季節變動

在一年內,受到季節因素影響而出現經濟波動現象。

 

循環變動

在一年以上期間,景氣出現由盛而衰,或由衰而盛的循環波動現象。

 

小循環

1.又稱為存貨循環、基欽循環。

2.提出者:基欽(Joseph Kitchin)

3.週期約3~4年。

4.影響因素:生產、銷售、調整存貨。

 

大循環

1.又稱為景氣循環、經濟循環、商業循環、朱格拉循環。請參閱18-2景氣循環。

2.提出者:朱格拉(Clement Juglar),經濟循環之父。

3.週期約10年。

4.影響因素:設備投資、技術革新、生產力變動。

 

建築循環

1.提出者:密契爾(Wesley C. Mitchell)

2.週期約15~20年。

3.影響因素:建築業的景氣變化。

 

1.又稱為顧志耐循環。

2.提出者:顧志耐(Simon Kuznets)

3.週期約17~18年。

4.影響因素:房屋使用年限、住宅需求、都市化。

 

長期波動

1.又稱為康屈拉鐵夫波動。

2.提出者:康屈拉鐵夫(Nikolai D. Kondratieff)

3.週期約50~60年。

4.影響因素:人口成長、新資源開發、資本累積、戰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